铸鼎象物 探索地球
当前位置: 科技创新 - 创新工作室 字体大小

李忠东地质与文旅融合创新工作室

发布人: 姓名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5日 浏览次数: 84

一、基本情况

  工作室由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忠东领衔。李忠东是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其深耕地学旅游领域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工作室创立以来出色完成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并以全省文旅普查为切口,推动地质行业与文旅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地质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培养一批地质+文旅融合技术、管理、经营人才队伍。 工作室于2019年批准建立,以地球物理所自然资源调查规划中心(四川省新维地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依托团队,2022年被授予“金牛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现有枣子巷办公区面积约200平方米,省地矿局办公楼18楼办公区面积约300平方米。 工作室现已搭建“一中心一公司两个专委会”的“地学+文旅”的科研、经营、学术交流平台。一是以地球物理所自规中心、新维地景公司为核心的经营平台,二是以“四川省旅游学会文旅孵化专委会”、“四川省青少年文联研学专委会”两个对外合作学术平台。 工作室拥有一支专业配置科学、年龄结构合理的旅游地学科研、经营团队,现有员工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2岁,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硕士5人,专业涵盖旅游、规划、园林、生态学、地质学、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广播影视、摄影摄像等专业,长期服务于规划设计与品牌创建,资源调查与评价,科普场馆、科普解说系统设计与施工,地学科普与研学旅行等版块业务。 此外,工作室还拥有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1名,四川省自然资源专家库专家3名,四川省旅游规划评审专家2名,四川省世界遗产评审专家2名,注册建造师2名,注册规划师1名,《中国国家地理》特约作者1名、绘图师1名,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研学旅行导师1名、自然教育导师1名。

二、重点研究、攻关的领域及方向

(一)三大攻关方向。一是应用地质学来解决文旅产业中的痛点和难点,也就是为文旅提供地质智慧支撑,在景观地的寻找、发现、内涵挖掘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二是从地质的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提出、挖掘、包装出具有吸引力的景观,也就是将地质元素融入文旅;三是开展地学与文旅的科学普及。

(二)四大重点研究领域。一是地质与文旅融合研究。 主要依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技术总包优势,将地质学科运用于文旅工作,旨在摸清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助力四川“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向深向实发展,以充分绽放天府四川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二是文旅普查成果转化、孵化。工作室于2020年领衔成立四川省旅游学会文旅资源孵化专委会。通过建立“三库五平台”文旅资源孵化体系全力服务地方政府培育孵化文旅资源,全面促进全省文旅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三、地学研学旅行研究

2020-2021年根据罗强副省长指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开始筹备全省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精品路线的推荐工作,在文化和旅游厅科教处的信任和支持下,工作室成为本次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从顶层设计到基地创建全程进行指导。四是文旅科普。将地学、旅游、科普紧密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向公众普及地学知识,通过科普展示地勘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公众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增强单位的软实力,展示美丽四川中的地质元素、地质故事,强化地质元素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中所起的作用。 三、获得的主要荣誉及专利 先后获得4项专利,正式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 2019年1人获“金牛工匠”称号;2022年获“金牛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1年3人获四川省政府“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先进个人表扬;2021年4月1人获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称号;2020年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科普奖人物奖(全国共5名);2021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全国仅5家获奖)。 

四、近年来主要成果及业绩

(一)推动了我省,甚至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     一是参与了我国地质公园建设标准的建立以及《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国家标准的制定。 二是主持了多个省域、县域等区域性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如新疆、重庆、稻城等,都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三是成功申报1个世界地质公园,10余个国家地质公园,30余个省级地质公园,参与上百个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

(二)取得了地质+文旅的突破性进程 一是创新完成全国首创文旅资源普查示范项目,该项目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厅等的高度评价,为全国文旅普查提供了四川样本,推广了四川模式,贡献了四川力量; 二是创新完成四川首个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示范项目,为全省乃至全国水文强化自然资源厅履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职能方面发挥更大、更关键的作用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总结了成都经验,为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拉开了序幕。 三是创新完成“四川省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建设示范项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度评价。 四是协助省文旅厅、教育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地矿局开展全省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精品路线的创建工作,该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创,为全省首批45个地学研学基地、10余条精品线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发现了哈密五堡雅丹、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峨边睡佛、沙湾天坑、芦山射箭坪、普昌梯田、名山大地指纹等一大批文旅资源。

(三)形成了“地质+科普”行业影响力 一是在全国完成10余个地质博物馆、科普馆等科普场馆的设计和施工,完成数十个景观地科学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二是完成兴文等多个景区3D、2D科普影视片制作; 三是完成多个研学旅行基地的课程设计、研学规划、空间打造、基地创建等。 四是将地学、旅游、科普紧密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向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先后出版作普著作11本,为《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撰文科普文章150篇,举办科普讲座10场以上,创办了“侠客地理”科普微信公众号,多次参与CCTV科普片制作,新华社、四川日报、华西都市重大题材专题报道等。